宾川县“五抓五促”转作风促服务
作者:张 宇 赵保通 发布时间:2014-08-05 09:15:57 点击率:5
宾川县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,突出“五抓五促”聚焦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,切实抓整改、转作风、促服务、办实事,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失真,得实效。
抓“一评二促”,促活动顺利开展。去年10月,宾川县先试先行,以整改开篇,开展了人民群众评议干部工作,通过实行“一评二促”工作制度,先征求一批关系民生的意见建议,先解决一批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,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撑。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,将人民群众评议干部工作和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。截至今年6月,县评议办督导组对县委、县政府重点工作和群众反映强烈的162件事项进行交办,已办结106件,正在办理56件。各级各部门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,共收集民情民意事项2057件,经汇总分析交办669件,县级交办督办48件,本地交办督办443件,群众评议满意460件,办结事项公示415件。通过评议工作的开展,促进了干部转作风、干实事,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和反映突出的问题,全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明显。
抓“三清洁”,促环境卫生改善。今年1月份起,在全县开展以“清洁家园、清洁水源、清洁田园”为主题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。活动中,注重结合农村实际,发挥群众主体作用,创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,建立以“户清扫、组保洁、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县处理”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,探索出了农村环境整治的“宾川模式”。全县各级各部门把在群众路线中查找纠正“四风”方面的突出问题与“三清洁”工作有机结合,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环境卫生突出问题。截止6月,全县参与“三清洁”活动342万人次,清理河道36条,清扫街道349条、村庄道路749条,清运垃圾1.03万吨。“三清洁”活动的开展让城乡污水不再横流,垃圾不再遍地堆放,切实让宾川城乡面貌焕然一新。
抓专项整治,促作风切实转变。从解决办事落实难、项目落地难、问题解决难的“三难”问题入手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,组织干部群众对28个县级经济管理部门、6个公共服务部门进行行风政风评议。强化评议结果综合运用,对群众满意率低的单位进行整改督促,各部门的工作作风得以转变,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。深入开展“庸懒散慢玩浮”专项整治活动,整顿机关工作作风,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和作风方面的案件,及时通报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。全县纪检监察机关1至6月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53件,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25件,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7人,挽回经济损失97万元。在全县开展严肃整治“会所中的歪风”承诺书签订工作,585名党员领导干部签订承诺书。县委对排查出的5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,分类造册、建台账,找原因,定方案,打造示范点,以点带面进行全面整顿。
抓“四风”查摆,促问题及时解决。针对群众路线中查找出的突出问题,采取有效措施,立说立行,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。出台《宾川县国家公职人员客事办理规定》,规范全县公职人员客事办理;下发了《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、改进会风文风的通知》,进一步明确改进会风文风要求;全面清理超标用车、超标用房、规范公务用车、公款吃喝、举办庆典等方面的问题;下发了《关于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边学边查边改的通知》,提出了8个方面20项整改内容,明确了整改时限、整改措施、责任单位和责任人。全县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,下决心、动真格实实在在研究解决“四风”问题,截止目前,县四班子带头查找出“四风”问题67条,班子成员查找出“四风”问题445条,全县各级各部门共查找“四风”问题6795条,共制定边查边改措施1615条,整改问题共920个。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全县各级各部门查找单位廉政风险点1468个,制定防控措施8750条,建立起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。
抓民事代办,促服务质量提升。为实现“零距离”服务群众和“干群心连心”,探索推行“民事代办”的服务群众制度,制定了《宾川县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实施意见》。全县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,编制了《为民服务全程代办服务指南》,围绕受理、承办和回复三个环节,明确了服务项目、服务机构、操作流程、服务地点等内容,全程为群众代办申请事项。通过在村(社区)设立为民服务代办点、乡(镇)设立为民服务代办中心、县级相关部门(单位)设立为民服务代办窗口,建立起了覆盖全县的民事代办“一条龙”服务体系。截止目前,县政务中心累计受理并办结服务事项49920件,各类业务咨询解答2331人次;乡镇为民服务中心累计受理服务事项18854件,办结18837件,村(社区)为民服务站代办并办结事项4044件。县计生局三年来代办30838件各类服务事项,为群众节约开支近243万元,县民政局为困难群众代办救助审批100余人次,共兑付救助金60多万元。
(编辑:志远)